第二天一早,去中央公墓给乐圣上坟。墓地很偏远,6路电车到倒数第二站下,正对墓地的2号门,据说从这里进距离音乐家的墓地最近。 * 站牌是这个样子的,我觉得设计的很不好。站名写在最上面,字很小,我坐在车上想看个站名很费劲(不是所有bus都有文字报站,有的声音报站很不清楚),几路bus的数字也很小。最大的问题是白的色调很不容易和周围环境区分(柏林的一个黄色大H多容易发现!),我从美景宫出来想做bus,左右看了半天还是去了几百米远的南站,结果坐车又经过门口时赫然发现一个站牌就在附近。 * * 进去看了看门口的地图,好大啊,四周总共有十多个门呢。而且似乎并没有特意标出音乐家的位置(后来发现是其实有张图片的,但之前我并不熟悉,没有认出来)。 虽然不是以景点面目示人,但也不得不说好漂亮,每块墓碑都跟艺术品一样。看欧洲这边的墓地,都让你感觉到为人的尊严,而想到中国的坟,不知怎么却竟是衰草枯杨围绕黄土垅头的幻灭。看贱死并不会让人珍惜生,而是相反,同样看贱生。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,是怎么潜移默化互相影响的,有意思。 死者同大,无尊无卑,但旅游者是有目的的。我瞎转了半天,也没看到哪个小牌子上写着musician。看到一个拍照的姐姐,确信是旅游者,便去询问,竟也不知,还给我一个小地图(和门口的一样)让我慢慢找,她放弃了。哦天啊。 就在此时,耳边传来一阵哄笑。咦,难道这里还藏着个游乐场。转过几棵树,一堆人在一个墓前指手画脚的,争相合影——日本的旅行团。一转头,这不是乐圣的墓吗。赶紧把刚才的姐姐叫回来。 人群散后,一片静寂,流连了许久,只跟贝多芬和勃拉姆斯合了影。 * * 莫扎特居中,环绕着贝多芬,舒伯特,施特劳斯和勃拉姆斯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补:然后去了莫扎特故居和美景宫,不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