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下五除二把程序搞好,点击运行,接着不停手地点开浏览器,准备心安理得地利用这时间上网,却发现托盘里的无线网络显示:断了。然后自动连接,显示:已连接。5秒钟后显示:断了,然后又自动连接…… 嘿,难道真的只好发呆了不成?打开任务管理器,看到Matlab的CPU占用率达到98%。肯定是无线连接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。于是提高无线连接进程的优先级,没用。好吧,降低Matlab的优先级,不断了。程序啊,你慢慢算慢慢算哎。 面对着打开着about:blank的浏览器,鼠标在收藏夹里缓缓掠过,每个书签都争相突出显示,翘首企盼我的临幸,我却发现这比打开浏览器的决定还要难下得多。常看的几个网页早在上午就看过了,奇怪当初怎么加了这么多没姿色的网址,一点欲望都勾不起来。 只好看看不许联想,这个家伙喜欢夜里写东西,这会儿子兴许更新了。果然,半夜里不睡觉,现身说法教训我: ** 我刚上网的时候,每天花大量时间去网上寻找各种有用有价值的信息,后来发现电脑里收集到的信息超过了几十万条,但很少去看,拥有了这些信息跟没有一样,你还是个不知道分子。我当时的书签收集有将近1000个,每天花大量时间通过这些书签走向世界,似乎觉得自己特有知识有文化,后来发现如饥似渴吸取的都是些垃圾。网络时代只是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,却钝化了求知欲,很多人为了回避自己没有求知欲常常把好奇心跟求知欲混为一谈。上网冲浪,人都这么说,其实无非是上了网冲动的让人浪一浪。 现在流行“股沟写作”,貌似像身体写作,其实只用了“股沟”一个部位,动的是屁股不是脑子。我发现现在有人写作越来越能引经据典了,看上去让你觉得自己特没文化,其实这些学问都放在他的大脑外设硬盘里面了,它是一种富有“技术”含量而没有智慧含量的写作。如果现在全世界把互联网断掉,会有一批写手没饭吃。 以前我一点看书的习惯都没有,现在信息干扰的厉害,让我不得不把看书的习惯捡起来,随便什么破书,只要能看下去,它带给你的东西都是有用的,那不是一条一条的知识,而是字里行间带给人的启示,这个是什么“维基百科”之类的东西无法带给你的,维基只能给人带来更大面积的知识危机。 (http://www.wangxiaofeng.net/index.php?p=1785) “股沟写作"指的是google。这人平常总是写些没有论点的游戏文字,看着有趣而已,这么正经写东西的时候不多。不过这些话还蛮有道理的。想想当初宿舍没法上网的日子,我白天在实验室下本电子书,晚上抱着本子看得不亦乐乎。现在能上网了,信息摄入多了,但和我的大脑产生的化学反应却少了。就像用石磨磨面,要一点点填,现在填的太多反而转不动了(这句话完全是没生活的臆造)。 我再瞎联想一下,现在信息已经和物质、能量一样,是个重要的物理概念。根据爱因斯坦同学的贡献,物质和能量已经统一起来,我觉得信息和物质也应该能统一起来(不过我估计这种说法八成也已经被人剽窃)。这就是说物质、能量、信息三者是一回事。 小众所周知,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场来进行,像重力场、电磁场。场是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媒介,那么相应的,似乎也应该有个信息场(我没有google,不知又被谁剽窃了)。 信息场的物理性质先不论,它可能和人的精神有某种关系。人的注意力似乎喜欢指向信息密度大的地方,导致自身信息处理能力和摄入的失衡。 理论尚不成熟,还有几点就不写了。程序算完了,虚心接受教导,关掉浏览器。 …… 开MSN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