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戒之四

2007-12-28

进入到一家之言,却不怎么理直气壮了。     放弃善恶、美丑、忠奸,而探寻和展示真假与冷暖,是要勇气的。世界远没有爱国青年眼中看去的简单,真和暖可能穿着恶丑奸的外衣,而假和冷也经常披着善美忠的羊皮。如果还在善恶、美丑、忠奸的立场上骂来骂去,张爱玲地下有知,岂不笑煞。     就看看老吴吧,冷冰冰的布置任务,“不要发问,也不要思考”,“忠诚!”,以革命的面目理所当然地牺牲别人,人命对他只是工具,理直气壮,“这就是干情报的”,出事了就他跑得快。而易,却一直不让王接触他的工作,因为他知道那有多么丑恶黑暗,他不想让爱的人知道这些,这难道不叫做温暖吗。     戏里王佳芝最长的一段独白(对老吴),我想应该是很重要的暗示:     “他比你们还要懂得戏假情真这一套。……在黑暗里,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。”     我自认为而相信,“戏假情真”几个字乃是此戏的戏眼。       戏在王佳芝生活里,是多么重要,又是怎样在潜意识里左右她的行为——     开始,香港电影院里潸然泪下;     大一的学生就登台做主角,投入而成功的演出,天生的当家花旦,众星捧月,公共汽车上的得意和惬意;     革命青年在香港的行动,她好像完全没想到处境险恶,完全当成一出戏来演,轻松自如,小试牛刀;     失败了,沦落上海,省下点钱还不忘到电影院里奢侈一把;     终于重新有了机会继续旧戏,踌躇满志,专注而尽心的准备;     第一次得手后嘴角得意的笑;     第二次易家偷情后,赶紧联络组织,希望尽快行动。在此前,她还不过是个高超的演员,自己置身戏外,掌握着剧情。此时却隐隐流露出害怕,这害怕是因自己渐渐入戏,情已动,怕会无法自控;     此后,彼此信任加深,情越陷越深,自己挣扎在戏里戏外,痛苦不堪,早已不求全身而退,只求同死。老吴的“陷阱”一词,本来是事实,竟让她大动脾气,吐出真言。此时的她早已陷入戏中,不可自拔。她已经怀疑自己的身份了,甚至觉出这革命的荒谬:“你当这个陷阱是什么?”     艺伎馆一曲天涯歌女,倾吐心声,情动老易,以宝石赠之。虽然革命行动继续着,却完全被动做戏,例行公事而已。为何不彻底背叛?那一样是毁灭。终究无法两全,结局已经注定,就看怎样走向它去。     她把老易设进陷阱,没有背叛戏,然而情已经背叛,她肯定早就犹豫着如何结局,思前想后没有主意。让易先生死?她一定会随他而去的,然而易到死也无法知道她的心。“你跟我在一起。”终于让她下定决心,让他逃脱,自己赴死。此情既明,又有何惧?     最后拿出药丸的一刻,突然闪过脑际的,竟然是三年前流连舞台的一幕:猝然一声“王佳芝”将她唤醒。是啊,此时才明白吗?戏其实早已结束了,那么手中这枚戏里的道具,怎么还有吃下去的必要?       易先生也认为自己身在戏中吗?自然,清楚得很。影片里数次提到他的戏论:     对太太们,是戏。易太太有言:“做戏给你们看的”。     对工作,更是戏。“比你懂怎么做娼妓”。     别人在他眼里,是戏。“跟着粉墨登场的一般人,还在荒腔走板地唱戏”。     对王佳芝,开始无疑是戏,而且是早已习惯的一出。然而后来变了,开始理由很简单:“你为什么这么美”,天涯歌女后看成知音。从人人做戏的舞台上下来,他需要一个卸妆的后台,松弛疲惫的神经。他觅到一份真情,他的心没来由地柔软下来。是否还有个地方,能让我靠航,是你的胸膛。唯水做的女子方可为知音,这个道理贾宝玉同学早知道,一般人怎能知道呢。       问世间,何谓真?何谓假?人生幻梦,唯有情真。一个爱戏如痴的女子,一个惯于做戏的男人,双双犯了演戏的忌讳,被一份真相吸引。然而在乱世红尘,这份真却是一幅巨毒,得到就是毁灭。像偶尔吹到一起的两片落叶,注定明朝就要分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