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戒之一

2007-12-26

是的,书评和影评都不是好东西,“先入为主影响审美”,可是看过的要吐之为快,没看的要睹评为先。看过之后再看评论,大多不屑,因为此刻作品先入为主影响了自己的审美,对异见自然产生排斥。不过此刻各种版本都已泛滥,我也已经尽量吐之为慢了,赎罪则个。

下碟比之电影院看的好处,就是可以反复咀嚼,鼠标点击之下,画面任意进退。再看第二遍、第三遍,会发现自己遗漏了很多细节,这些恰好可能是导演之苦心,自己的理解也一点点起变化。才发觉,其实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是非常考验观众的能力的。导演从艺术角度出发,要含蓄细腻,不露声色,草蛇灰线,埋下伏笔,观众如果没有对细节的体察能力和好的记忆联想能力,误解、偏解就无可避免了。着急发出的议论,不听也罢。(我想这也可能是电影艺术的一个为难处吧,它既要让一般观众在不可后退的一次性观赏中领会意思,又要让我等拿鼠标前后切换的看碟族挑三拣四。何其不易!想必有专门讨论这个的电影研究呢。) 另外,即使观众像摄像机一样在大脑里做了盗版,当时就可以回退,也必然理解各异。对色戒的各种观点差异之大令人诧异,其中不乏图言语之快者,可貌似也有点道理。——道理总是可讲的,事情本来就是复杂的,一个电影投入复杂的人生经历中肯定会搅起色彩斑斓的肥皂泡。我曾莫可适从,直到自己看过,而对早先看过的一些评论产生不屑,才松了口气。

其实对色戒这个片子,评论的影响我觉得是不大的,因为它有着隐晦的价值取向。就像红楼梦,你没读前看再多评论,也对其伤不了个皮毛,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理解。作品本身不单薄或不浅薄的话,对评论就有足够的抵御力。当然此论无关褒贬,山楂树也是不错的。

(no time now, to be continued.)